青海省文旅厅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关系,在受疫情反复影响,全省旅游业持续承压,文旅市场活力明显减弱,文旅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,经过全省文旅行业不懈努力,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工作取得了一些新成果。
一是积极落实省部共建机制。省政府、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《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》,成立省部共建领导小组。省政府办公厅、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印发《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任务分工》《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责任清单》,分解工作任务、明确工作职责。
二是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。打造以西宁市为中心,格尔木、玉树市为支点的东部、南部、西部、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,将文艺创作、公共服务、非遗传承、文物利用、考古发掘等文化类资源融入旅游环线建设。完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,构建生态旅游风景道,培育红色游、乡村游、冰雪游等。全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160家,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,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、休闲街区17个。金银滩-原子城、茶卡盐湖景区5A级创建扎实推进。西路军纪念馆、班玛红军沟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。具有青海独特代表性的旅游线路不断涌现,3条线路入选“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”,7条线路入选“十大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”,推介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8条,“乡村是座博物馆”主题线路8条,一批最美湖泊、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。
三是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。优化营商环境,培育文化和旅游企业9000余家,规模以上52家,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、省级103家,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,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103家,认定非遗工坊42家、“青绣”培育工坊70家。西宁市、黄南州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,唐道·637步行街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。开展文旅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,共发放各类文旅惠民消费券1700.58万元,直接、间接带动消费5.2亿元,藏毯、唐卡、青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远销海内外。落实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100%暂退政策,开展质保金保证保险试点工作。
四是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。坚持文旅融合、文化赋能,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。创作既有生态体验又有文化感受的大型生态舞剧《大河之源》,民族歌剧《青春铸剑221》等文艺精品。深入实施“文化惠民工程”,组织“戏曲进乡村·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”演出等文化活动6500余场次,服务群众1100余万人次。落实文物保护资金2.28亿元,宗日遗址、热水墓群等考古发掘项目扎实开展。长城、长征、黄河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。颁布《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,设立河湟文化(海东)生态保护实验区,“考古热”“博物馆活”“非遗火”蔚然成风。
五是努力拓展品牌推介空间。“大美青海生态旅游”广告登陆央视频道循环播放。利用互联网、抖音、微信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创新营销,互联网“大美青海”搜索指数大幅攀升,环比增加28%,话题量突破23亿人次。建成省级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,构建“旅游大数据、产业运行监测、行业管理、景区客流”四大分析系统。成功举办“中韩缘·大美青海走进韩国”线上直播活动、“情系三江源·大美青海情”两岸文旅联谊行活动。积极开拓沿黄省份、京津冀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等重点旅游市场。持续开展“青海人游青海”活动,不断推出旅游优惠活动及措施,激活省内旅游市场,“大美青海生态旅游”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扩大。
六是全面促进行业秩序规范。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,建立旅游市场信用体系,开展导游行业及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,组织编审导游词,举办导游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。制定《全省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,对全省旅游市场开展大排查、大整治行动,行业秩序全面改善。加强旅游景区、网红公路、网红景点等重点地区、关键环节的旅游安全生产工作,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.34万人次,检查经营单位1.2万家(次),责令整改443家(次)。
七是着力探索业态模式创新。探索建立生态旅游特许经营机制,选定澜沧江源区昂赛大峡谷、黄河源园区开展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等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试点。积极推进自然教育、生态探险、林草康养、绿色民宿等生态旅游新模式新业态。大力开展生态科普、生态研学、生态体育等生态旅游新活动,推进传统观光游向自然教育、生态体验延伸,努力探索生态优先、青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。
八是推动呈现区域特色发展。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。西宁市建设生态旅游集散中心9个,提升旅游服务基地功能。海东市做优黄河风情、河湟民俗等乡村旅游,打造河湟文旅品牌。海西州储备生态旅游项目210个,重点打造茶卡盐湖等龙头景区。海南州以黄河水电、光伏工业为重点,开发工业旅游,促进工旅融合。海北州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推进祁连阿咪东索等景区建设。玉树州着力打造玉树唐蕃古镇等特色小镇,举办“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”等活动,扩大影响。果洛州与携程集团、西北航空集团对接,开展“雪域净土”等旅游资源宣传推介。黄南州打造以“热贡艺术”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,从业人员达3.2万人。